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蒋鹏(精确检索)
作者:徐富贤(精确检索)
作者:熊洪(精确检索)
作者:张林(精确检索)
作者:郭晓艺(精确检索)
作者:朱永川(精确检索)
作者:周兴兵(精确检索)
作者:刘茂(精确检索)
23条记录
耐高温干旱优质水稻恢复系泸恢107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气候变暖加剧,高温干旱已严重影响中国水稻生产及可持续发展,培育耐高温干旱优质水稻品种是解决消费需求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2003年用耐热恢复系泸恢17与旱稻种质KalingaⅢ杂交F2代单株作母本,高配合力恢复系蜀恢527作父本杂交,采用系谱选育、高温干旱胁迫筛选、南繁加速稳定的方法育成恢复系泸恢107。泸恢107集聚了耐高温干旱、高配合力、高品质等有利性状,利用该恢复系配组的5个杂交水稻组合表现出大穗大粒、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泸恢107 耐高温干旱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简化施肥对免耕冬水田不同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探明免耕冬水田条件下简化施肥对不同杂交稻品种头季、再生季以及两季产量的影响,以及筛选出两季高产品种应用于生产.2016-2017年,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免耕冬水田施纯氮120 kg/hm2条件下,设置简化施肥(一次基施N)和常规施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比例平衡施N)2种氮肥管理方式,研究其对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氮肥管理方式对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简化施肥处理的头季稻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分别为9.46 t/hm2、1.50 t/hm2和10.96 t/hm2,较常规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1.40%,-6.77%和0.20%.18个品种间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18个品种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产的产量变幅分别为8.70~10.19 t/hm2,0.59~2.29 t/hm2和10.21~11.57 t/hm2.头季产量和再生季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两季总产与头季有效穗、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再生季有效穗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建立回归方程.因此,采用一次基施的简化施肥方式是免耕冬水田水稻实现高产、省工的有效途径,选择穗粒兼顾型品种有利于实现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并筛选出两季高产和高氮肥偏生产力品种'旌优727'、'旌3优177'、'内6优103'和'内6优107',可在试验所在生态区中稻-再生稻种植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简化施氮 产量 中稻-再生稻 免耕冬水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和肥水调控对川东南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21

摘要:以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智能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研究了极端高温对杂交中稻结实率的影响与肥水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孕穗期和抽穗期日均温33℃以上对结实率的影响显著,38℃以上时结实率急剧下降,抽穗期遇38℃高温,参试品种的结实率均在10%以下;孕穗期受高温影响明显比抽穗期小,33℃条件下,孕穗期高温产量损失在10%以内,抽穗期高温产量损失65%左右,38℃条件下孕穗期和抽穗期高温产量损失分别在80%和90%左右。在高温条件下,植株叶绿素含量和土壤相对持水量与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提高植株的营养水平和稻田保持浅水层,有显著的缓解高温造成的产量损失的作用。

关键词: 极端高温 杂交水稻 肥水调控 产量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水田播期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21

摘要:为探明冬水田区播期对不同熟期直播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以早熟杂交稻川作优8727、中熟杂交稻辐优838、迟熟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9年进行不同播种期(5个播种期分别为3月15日、3月20日、3月25日、3月30日、4月4日)大田试验,研究播种期对不同熟期直播稻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量、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川作优8727、内6优107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影响显著,对辐优838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影响不显著。随播种期推迟,川作优8727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呈增加趋势,以4月4日播种的处理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最高,较高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干物质量、收获指数是其增产的重要原因;辐优838和内6优107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3月20日播种的处理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最高,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结实率、干物质量、收获指数上;与川作优8727相比,辐优838、内6优107产量分别增加14.6%、33.0%,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9.0%、20.5%。综上所述,冬水田区早熟杂交稻品种适宜播种期为4月4日,中熟杂交稻品种适宜播种期为3月20日。

关键词: 直播 杂交稻 光能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水田减量施氮对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21

摘要:为探明减量施氮对冬水田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冬水田区直播杂交稻的科学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熟杂交稻品种川康优6276和迟熟杂交稻品种内6优107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处理(N1,常规施氮180 kg/hm2;N2,减量施氮153 kg/hm2;N0,不施氮,对照),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水田区减量施氮对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有显著影响。与N0相比,N1、N2处理杂交稻产量分别提高了49.4%~51.4%、46.7%~47.7%;N2处理施氮量较N1处理虽减少15%,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7.3%~14.1%和13.9%~16.5%,且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与N1相比,N2处理有效穗数、颖花量分别减少8.0%~11.0%、2.8%~5.4%,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提高了3.2%~9.1%、1.2%~2.7%;齐穗期叶面积指数、齐穗期、齐穗后、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减少4.6%~9.6%、3.6%~5.9%、0.5%~7.8%、4.2%~4.7%,但收获指数提高了2.7%~2.8%。因此,冬水田减施15%氮肥可实现免耕直播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协同提高。

关键词: 水稻 施肥 冬水田 免耕 直播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东南轻简栽培方式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稻米 2021

摘要:为了探明轻简栽培方式对中稻+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材料,于2017年在四川泸州进行不同栽培方式(翻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移栽)的大田试验,分析了中稻-再生稻干物质生产特性、产量、产量构成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间头季稻产量差异不显著。翻耕直播头季稻产量较翻耕移栽平均增加3.5%,免耕移栽头季稻产量与翻耕移栽相当。再生季产量表现为翻耕移栽>免耕移栽>翻耕直播的趋势,但各栽培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与翻耕移栽相比,翻耕直播头季稻有效穗数较多而每穗粒数较少,成熟期干物质较高而收获指数较低。翻耕直播再生季有效穗数较多而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较少。免耕移栽与翻耕移栽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干物质和收获指数上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产值差异较小,但经济效益差异较大。与翻耕移栽相比,翻耕直播、免耕移栽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0.4%和6.2%。可见,头季稻高产途径是培育足够的有效穗数和提高千粒重,再生季高产途径是在足穗的基础上,协同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轻简化栽培技术具有节本、省工、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川东南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轻简栽培 再生稻 经济效益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高湿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内6优107'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高温高湿稻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高温高湿稻区氮肥优化管理和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典型的高温高湿稻区四川省泸州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6个密度与施氮量组合,分别为低密高氮(习惯移栽密度16.5万穴?hm-2,施氮量为180 kg?hm-2,LDNck)、低密减氮15%(LDN-15%)、低密减氮30%(LDN-30%)、增密减氮15%(增密27%, HDN-15%)、增密减氮30%(HDN-30%)和低密不施氮(LDN0)。结果表明:不同密肥组合对杂交稻产量影响显著(P<0.01)。与LDNck相比,HDN-15%和HDN-30%杂交稻产量分别增加4.3%~4.9%和2.3%~3.6%,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结实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花前干物质转运对产量的贡献率和收获指数上。LDN-15%和LDN-30%杂交稻产量较LDNck分别降低2.3%~2.5%和4.8%~5.0%,较低的有效穗、干物质、花后干物质积累及花后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HDN-15%和HDN-30%杂交稻花后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氮素吸收量低于LDNck处理,但其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前氮素转运效率、花前氮素转运贡献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高于LDNck处理,因而HDN-15%和HDN-30%处理每生产100 kg稻谷需氮量分别减少6.8%~8.4%和9.0%~9.9%。与LDNck处理相比, HDN-15%和HDN-30%杂交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36.7%~37.4%和55.5%~60.4%、氮肥偏生产力增加22.8%~23.5%和46.3%~48.2%、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加5.6%~12.0%和17.0%~20.0%。可见,在高温高湿稻区杂交稻生产上宜采用栽插密度为21.0万穴?hm-2和施氮量为126~153 kg?hm-2的组合。

关键词: 杂交稻 增密减氮 产量 氮肥利用率 高温高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效唑对杂交中稻不同密肥群体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高产稻田中防止倒伏发生的早期诊断技术,2015-2016年,以大面积推广的杂交中稻高产新品种蓉18优1015为试验材料,设计3因素完全因子试验,研究不同密肥群体下喷施多效唑对稻谷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稻谷产量提高,植株抗倒力下降,以施氮量150 kg·hm~(-2)和移栽密度18.75万穴·hm~(-2)的产量较高。不同密肥群体下施用多效唑对产量和植株抗倒伏性有显著影响,施用多效唑后植株抗倒力增强,但产量因穗粒数下降而减少。不同密肥处理下施用多效唑对产量影响各异。于水稻最高苗期施用多效唑使植株重心高度、弯曲力矩、倒伏指数显著降低,折断弯矩则明显提高,穗粒数平均减少5.24~7.87粒。多效唑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施氮量下因穗粒数减少而减产;中施氮量下产量差异不显著;高施氮量下植株未倒伏、籽粒灌浆结实正常,因结实率和千粒重高而增产。综上所述,肥力水平和施氮量高的稻田于最高苗期施用多效唑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和控制后期倒伏。本研究为指导大面积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多效唑 杂交中稻 密肥运筹 产量 抗倒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上游高温伏旱区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长江上游高温伏旱区水稻不同种植季节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以生育期不同的3个杂交中稻品种川作优8727、德优727、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气象因子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生育期逐渐缩短,3个品种全生育期从最早3月5日播种的139-150 d,缩短到最迟5月24日播种的106-115d,缩短了23.33%-23.74%.齐穗期的比叶重、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重,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重和收获指数,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分别在5个播种期间和3个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干物质、穗粒结构、生育期对产量贡献的决定程度高达96.17%-99.99%. 3月5日、3月25日、4月14日播期显著比5月4日和5月24日播期的产量增产,以4月14日播期产量最高,分别比5月4日和5月24日播期增产26.43%和22.01%.品种间以生育期较长的天优华占最高,分别比川作优8727和德优727增产7.71%和8.48%.气象因子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决定系数高达97.93%-100%.移栽–拔节的相对湿度低有利于迟熟品种高产,拔节–始穗日平均气温低则有利于中早熟品种高产.随着播种期推迟,糙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蛋白质4个指标呈增加趋势,而垩白度、垩白粒率、胶稠度则呈下降趋势.稻米品质指标受气象因子影响的决定系数高达99.75%-100%.因此,长江上游高温伏旱区气象因子对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和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但其主效因子因水稻品种而异.(表9参27)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杂交中稻 气象因子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稳产型杂交稻新品种内6优107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20

摘要:内6优107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自育恢复系泸恢107与抗稻瘟病不育系内香6A配组育成的优质、稳产型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该组合稻米品质达国标2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48.51 kg,比对照F优498增产3.35%,适应性广,耐热性强,分蘖力强,丰产稳产型好。文章根据该品种的生长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关键词: 杂交稻 优质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